一 線 傳 真

熱心公益的年輕人,為了挽救患者的生命,耐心說服親人做出捐獻干細胞的善舉;勤勞樸實的招金人,十年如一日,在夏甸金礦采礦一線踐行著樸實的真諦……90后的呂瑞磊以真情陪伴、責任擔當,書寫出壯麗的人生篇章。
用愛筑起希望。“您好,我是招遠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您是呂瑞磊吧?您2020年留取的造血干細胞樣本與一名血液病患兒初配成功,想征詢您的意見,是否愿意捐獻救人。”“造血干細胞?沒問題,能救人就好,我同意!”這是今年2月份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與呂瑞磊進行造血干細胞捐獻再動員時的通話記錄,簡單幾句話,全程不到一分鐘,就得到了同意捐獻的答案,這讓事先精心準備了滿腹動員話語的工作人員頓時失去了用武之地,也讓工作人員倍覺省心!
2020年7月市紅十字會在夏甸金礦開展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血樣采集時,呂瑞磊主動申請成為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2022年2月份,他接到電話,得知自己與一名病患者初次配型相合,隨后經過一系列高分辨配型、體檢、復檢后,各項指標均符合捐獻條件,最后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239毫升,用愛心和勇氣為一名素不相識的白血病患者續航生命,成為煙臺市第70例、招遠市第7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談起這次捐獻,呂瑞磊說,起初家人對捐獻骨髓情況不了解,產生一定的顧慮,在他的堅持下,父母終于點頭,最后全力支持。
呂瑞磊捐獻造血干細胞的事相繼在各大網站報道,身邊的朋友們得知配型成功的消息后都很高興,紛紛給他鼓勁兒。呂瑞磊說,造血干細胞配型成功率很低,概率從幾萬分之一到百萬分之一不等,在這背后,是一名患者的未來,更是一個家庭的希望。想到能用自己的干細胞挽救一個生命,感到非常開心。
用努力贏得青睞。呂瑞磊自2012年4月進入夏甸金礦至今一直奮戰在采礦一線,憑借吃苦耐勞、頑強拼搏、踏實肯干的工作作風,成為井隊的技術骨干。
“態度決定一切,責任成就一切”是他的人生信條。他注重實干,從不夸夸其談,在他眼中問題沒有大小之分,發現的每個問題都必須親力親為,直到問題圓滿解決。工作時,他總是第一個到達工作面,為工友們拉好照明、排好浮石,將所有準備工作做好,以便節省工友們的作業時間。他憑著對工作的一股干勁和熟悉的操作技能,得到領導和同事的一致好評。2021年11月份,他毅然放棄了從事9年的鏟運機工作,報名參加了重慶交通職業學院和渝交重工共同舉辦的鑿巖臺車技能培訓班。培訓期間,他撲下身子潛心求學,一個動作一個動作重復練習,遇到難點瓶頸不斷向老師請教,默記操作要領,兩個月后以優秀學員身份順利結業。回到單位后,他將所學知識與現場實踐結合起來,迅速成長為一名合格的鑿巖臺車機長。鑿巖臺車班班長說:“小呂有點內向,不太愛說話,但干起活來毫不含糊,把任務交給他,我們都很放心。”
用愛心詮釋擔當。夏甸金礦位于招遠市最南端,由于離單位比較遠,每天在路上花費的時間較多,而且上三八班需要三班倒,空閑時間較少,但呂瑞磊總是擠出時間陪伴父母妻兒,用堅強的臂膀、寬廣的胸懷撐起這個家。他教育孩子要孝敬老人,多做好事,并以實際行動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當談及爸爸捐獻造血干細胞救人一事,年僅三歲的女兒表示,長大后也要像爸爸一樣,奉獻愛心、助人為樂。
生活中呂瑞磊不善言談,當問及他平時有什么愛好時,他笑著說:“不怕你們笑話,我還真的沒什么愛好。我家里有幾畝蘋果地,父母歲數大了,身體大不如前,休班的時候回老家幫父母干點農活,陪父母說說話。作為丈夫,平時幫不上妻子太多的忙,只能在下班后回家幫忙照看一下孩子,讓她得到片刻的歇息。”樸實的話語體現出膠東漢子對家庭的眷戀,淳樸的家風也是他做出捐獻造血干細胞決定的源泉。
工作不僅僅是謀生的工具,只有在工作中加注感情,工作才能成為工作,這樣的日子才不會過得單調。如果說這是呂瑞磊對他本人工作態度的陳述,那么他曾經說過的“不管從事什么工作,只要初心依舊,責任擔當,用心把簡單的事做好,必將出彩”的表達,更加貼近他平日為人做事的風格。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必將會在今后的工作中不忘初心,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更大的貢獻。